小吃攤老闆:「好的時候上面根本沒有東西,都煎不出來(賣),現在你看都剩一大堆。」
厚厚一大塊,古早味小吃麵煎餅25元銅板價,但景氣不好買氣就差。小吃攤老闆:「景氣比較差的話,我們的口袋也會比較緊,就會想說如果要消費的話,那對我們又是一個小小負擔,這個月的母親節,那去年的話可能就是跟今年差了20萬(業績)。」
確實台灣景氣,從低迷轉向復甦的這段路,創下史上最長等待期,經建會公布的景氣燈號,已經亮了第8個顆黃藍燈,就連中央大學也統計了,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比去年同期下降2.15點,至於未來半年的家庭經濟狀況下滑1.45點,數據慘兮兮,顯然悲觀的比樂觀多,因為就連主計處,都主動下調2013年GDP,從3.59%一口氣調降到2.4%。
記者黃宇潔:「其實今年經濟成長率,主計處預估是2.4%,但是如果相較,過去10年平均4.11%的水準,今年表現只有過去10年的6成左右。」
換句話說經濟成長率,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想要說景氣復甦,根本有如紙上談兵,尤其我們把時間在縮短一點來看,其實從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任以來,這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都低於3%,在前景不明的狀況下,不敢花錢已經是小老百姓的心聲,消費力道當然有如陷入困境。
小吃攤老闆:「很多人都會出來逛街,可是買的都不多。」
民眾:「物價都在漲啊,你原來的錢買的東西少了。」
經濟部就調查了,在今年第1季百貨公司的營收643.7億,已經比去年同期下降1.58%,零售量販店也一樣少了1.22%。中經院院長吳中書:「以前的話(消費占所得)應該是6成左右,現在稍微降到58%或57%這樣,它的改變會很緩慢,但是我們可以專注到就是說,有些是有結構性的問題,例如像薪資成長的比較緩,比較緩的時候,他消費當然低啊。」
苦日子沒有如預期般慢慢消逝,反而又更拉長期限,在此同時,為了打破悶經濟,振興措施不斷出籠,不管是汰舊換新車有補助,還是購買瓦斯爐或是熱水器也端出補助金,但真的有效嗎?
吳中書:「這一波的景氣反彈,是慢慢在復甦中,這種比較調整的期間,可能不是短暫的,再加上目前的確財政赤字是相對嚴重的,我們每年都大概2、3千億的財政赤字,債務也不斷在攀升當中,所以當一個政策在執行的時候,一定要顧及中長期的穩健性。」
顯然台灣經濟,想要脫胎換骨,在外銷接單不利,內需消費又停滯的狀況下,專家認為與其藉由短期政策刺激,還不如長期規劃,從長計議,才能達到搧風點火的實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