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誠 wrote:
抱歉,打太快語氣看起...(恕刪)
雷軍錯三次再起 成中國賈伯斯
林宏文
許多人都想學賈伯斯,但多數畫虎不成反類犬。然而,有一個人,學賈伯斯卻學到骨子裡,一本寫矽谷創業的書、一則賈伯斯的創業故事,硬是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創業,造就他傳奇一頁。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那天,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逝世,全世界哀悼一位天才隕落的同時,大家都想問,下一個「賈伯斯」在哪兒?
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科技廠的執行長,穿上了賈伯斯一貫的T恤、牛仔褲,在偌大的舞台上,從口袋裡拿出一支又一支的自家手機產品,他們都想學賈伯斯,都嚮往成為下一個賈伯斯,都企圖打造出另一顆「蘋果」,但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然而,卻有一個人,在三年內迅速躥起,讓六百萬名粉絲為他瘋狂、為他尖叫、為他的產品排隊、為與他互動而著迷,他是北京小米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雷軍。
一本書、一個人
雷軍的夢,這麼開始……
認識雷軍的人,這麼形容過他:「雷軍是一位精力充沛、對前方永遠充滿興趣的射手座老闆。」在他們的口中,雷軍不懂得什麼是疲倦,卻可以一直快速奔跑。
其實,雷軍的傳奇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例如只花二年時間就修完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所有學分,席捲學校大部分的獎學金,甚至在學期間還寫了多本有關程式設計的書。因為在那個年代,大陸的程式設計書籍不多,偶爾還有錯誤,讓雷軍深感寫一本沒有錯誤的程式設計書,是很重要的。
為了想學到課堂上沒教的東西,雷軍一有空就往武漢最有名的電子街跑,那裡幾乎是雷軍踏進科技圈的起點,他更在這裡認識了第一次創業的夥伴--在電腦公司當技術人員的王全國。
就在升大四的那個暑假,雷軍與王全國開發一款加密軟體,從程式碼、介面設計、測試、說明,都由他們包辦,僅僅花了兩週時間,最後署名為「黃玫瑰小組」,因為那正是羅馬尼亞電影《神祕的黃玫瑰》流行的年代,此後,雷軍寫的軟體也多會留下這名號。
正因與王全國的相識,讓雷軍第一次有了創業的念頭。如果有讀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能改變他的一生,對於雷軍來說,那就是《矽谷之火》與賈伯斯,「那是一九八○年代的一本書,印得很粗糙,翻譯也與今天不太一樣,但看得我激動到不行。」
大一讀完《矽谷之火》後,雷軍一直對創業懷抱著美麗的綺夢:「我深深地被賈伯斯的故事所吸引,甚至開始作夢,夢想寫一套能套用在全世界電腦的軟體,夢想創辦一家全世界最紅火的軟體公司。」因此,當王全國提出要創業時,雷軍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創辦的公司叫作三色(Sunsir),希望像紅、藍、綠三原色一樣,能夠創造七彩的美麗世界。只是夢想再美好,也有面對殘酷事實的一天,「四個人創業,每人二五%的股份,大家都很高興,沒過幾天,問題來了,每件事情都需要反覆討論,甚至連開公司誰投錢?開張後做什麼?靠什麼賺錢?都沒討論過,最後只能黯然收場。」面對這次失敗,雷軍這麼分析著。
很快地,雷軍又嘗到了第二次失敗的滋味。一九九二年,他進入軟體公司金山,出任總經理,在制定公司發展方向時,他堅信金山一手開發出的大陸第一套文書處理軟體「WPS」深具未來,有機會打敗微軟「Word」。
所以,當金山面臨是向WPS或網際網路發展的抉擇時,雷軍毅然決然走向WPS;最後結果很明顯,微軟Word軟體至今仍屹立不搖,曾經風光一時的「WPS」也沒持續下去,還與網際網路的大爆發風潮擦肩而過。一九九六年,金山差點就要關門。」雷軍回憶。
然而,雷軍並沒有懊悔太久,金山重新改組、重新創業,不靠任何創投注資,雷軍硬是把金山從垂死邊緣拉了回來。甚至到了二○○○年,甫創業不久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還找上雷軍,希望金山收購QQ(騰訊的即時通訊軟體,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體之一),但雷軍第三次錯過了機會,這一次也等於錯過了一個成為中國首富的機會。因為後來QQ風靡全中國,今年六月,騰訊反倒以雄厚的資金入股金山網絡,取得一八%,成為第二大股東;馬化騰更以四六七億人民幣身價,成為二○一三年中國首富。
挖角頂尖人才 成功打造小米
大陸第四大網路巨頭「雷軍系」成形
三次的判斷錯誤,除了第一次大學創業只是小打小鬧以外,後面兩次關鍵都在於雷軍錯過網路的威力。因此,當雷軍看著那些毫無名氣的小老弟,例如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等人,一個個後來居上,遠比他還要成功,他對金山恨鐵不成鋼,常常感到很難過;即使他名下的金山股票價值也不過三億人民幣,有一次他在內部的主管談話中,甚至還講到痛哭失聲,與一群團隊抱頭同悲。
雷軍無法認命,也心有不甘,「我錯過了整個網際網路崛起的時代,但這次的行動網路風潮,絕對不要再錯過。」在離開金山軟件後,雷軍開始當起天使投資人,投資數十家網路公司,拚命急起直追,不再錯失機會。從凡客誠品、多玩網到拉卡拉等,多家公司都已在美國及中國股市掛牌,而且若將這些公司市值加總,高達二百億美元,也讓雷軍的身價急速上升,並開始思考要再找個新的創業標的。
現任小米總裁林斌,是雷軍第一位邀請的對象。原本擔任Google中國研究院副總裁的林斌,在幾次活動中認識雷軍,兩人相談甚歡。後來,林斌向雷軍談到自己創業的想法--音樂網站,但雷軍說:「不要做這個,這個太小了,找人做就好了,我們要做就做更大的。」而這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小米。為了一雪前幾次創業失敗的恥辱,雷軍認知到創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找到最優秀的人才加入,有人才,小米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因此,小米最初的七位創辦人,不是來自谷歌、微軟,就是摩托羅拉、金山,都是一時之選。
雷軍在挖角優秀工程師上更是不遺餘力。有一次,一位很出色的硬體工程師來小米面試,他對小米的前途心存懷疑,也還沒做好創業的準備,但幾位合夥人採取「車輪戰」,整整談了十二個小時,最後這位工程師舉雙手投降,「好吧,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是答應你們了。」
這些工程師不只是來小米工作,還掏錢投資小米,光是創業初期的五十六名員工,總共投資了一一○○萬美元,這對雷軍來說,形成不小的心理壓力,畢竟是他讓大家捨棄高薪,跳出來創業。但他換個念頭,「從好處想,在大家的監督下,可以避免我做出昏庸的決定。」這種將創業團隊與公司利益完全綁在一起的作法,讓團隊自動自發、認真拚命,是雷軍從投資經驗中萃取的最佳作法。
至於小米的組織,雷軍也要求很扁平,基本上公司職務只分三級,第一層是七位創辦人,第二層是部門主管,第三層就是員工,團隊規模不會太大,稍微大一點就再拆成小團隊,因為任何一個組織都不能超過百人。他認為,一超過效率就會打折。
從小米的辦公室就能看出這種組織結構,一層樓是產品開發、一層樓是行銷、一層樓是電子商務,都由創辦人坐鎮。只有七位創辦人有職位,其他人全都是工程師,「晉陞」的獎勵就是加薪再加薪。雷軍說,連他自己的第一定位都不是執行長,而是首席產品經理,所以他有八成時間花在參加各種產品會。
企業經營就像衝浪
記取教訓 站穩產業浪頭
雷軍的所有努力,在小米逐漸於智慧型手機市場嶄露頭角後,也讓他在中國科技界越來越具影響力,甚至有大陸媒體這麼形容,繼大陸網路三大巨擘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之後,第四大派系,也就是所謂的「雷軍系」儼然形成。這個系統除了雷軍原本投資的二百億美元市值企業外,加上市值上看一百億美元的小米,以及他重新被邀請回任董事長的金山軟件,形成直逼市值上兆新台幣的集團。
若用雷軍現在的成就來看,他寫下的一頁傳奇,就像是天方夜譚,他卻從來不這麼認為,「我這個人運氣不怎麼樣,二十多年來,我成功的喜悅並不多,失敗的教訓比比皆是,所以當別的成功者吹牛說多麼成功時,我只能告訴大家,我只是運氣好。」
但小米的成功絕不是偶然,企業經營就像衝浪,靠的從來就不是運氣,前面幾次的創業,雷軍一次又一次地試著站到浪上,只是都沒有成功,直到這次浪又來了,「一個時代性產業機會來的時候,浪潮會把你推到最前端,這個浪潮所具備的力量,將是你自身力量的很多倍。」這次,雷軍終於學會了怎麼站到浪頭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873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