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另一半安倍昭惠敢「狂飆」老公?為了經營居酒屋,很有個性地槓上婆婆?因她堅持,這回同安倍重返權力核心,要做一個「做自己」的第一夫人。
可別以為昭惠是崇尚新作風的時代女性,她的臉書首頁掛著農婦打扮,蹲坐在青草地的大頭照,就像鄰家的好媽媽,笑容可掬平易近人。
安倍晉三2006年9月首次就任首相,1年後因健康因素突然卸任。他領導的自民黨去年底在眾議院大選贏得壓倒性勝利,安倍重返權力核心,昭惠如何再適應並擦亮第一夫人的光環,是鎂光燈矚目焦點。
今年51歲的昭惠被視為賢內助。去年9月的自民黨黨魁選舉,原本很多人勸58歲的安倍晉三不要參選,但昭惠鼓勵安倍,如果真心為國效力,不妨放手一搏。
昭惠去年10月在東京內神田小巷經營居酒屋UZU(漩渦),還被媒體拍到親自招待男客。安倍曾說,支持昭惠開店,推銷安倍故鄉山口縣的農特產。
有周刊報導,婆婆安倍洋子曾勸她打消開店的念頭,昭惠執意不讓步,兩人關係鬧僵。
日本憲政史上,僅三位為人母的女性,經歷父親及兒子都當選首相的殊榮,分別是前首相細川護熙、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以及安倍晉三的母親。
而洋子的丈夫,也就是安倍晉三的父親、前外相安倍晉太郎,曾是有望更上層樓的大熱門,因故與首相失之交臂。昭惠竟與地位崇高的婆婆槓上,引人側目。
安倍晉三這回再攀權力高峰,洋子叮囑兒媳好好照顧丈夫,昭惠也答應不涉足居酒屋拋頭露面,才和緩僵持的婆媳關係。
儘管有前首相夫人認為皇后美智子才是第一夫人,因日本天皇是虛位元首,當地媒體慣稱首相的妻子是第一夫人。
昭惠說,安倍首次掌權是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後,彷彿被輿論拱上台,卸任後沉潛五年,這次準備充分,知道要做什麼。
她表示,「第一次在不清楚狀況下當上第一夫人,只覺得不能扯老公後腿、不要做出丟臉的事,很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現在要做自己」。
她認為,現在很多人都說安倍實施振興經濟政策使股價上漲,受到好評,但有些人並非這樣想,她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社會才是好的、是幸福的?她希望多跟人接觸、多聽,也能表達己見。
像是核能問題,她表示,無意對政策插嘴,但是到福島縣富岡町看到似乎無人的情況,問當地的小孩和老人之後,誰都會想「如果有替代能源,最好是關掉風險高的核電廠」。
雖不懂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但她告訴安倍晉三,一定要好好協商,讓人民知道實情,更要符合國家利益。
記者問對老公提建言時他的反應如何?昭惠說,若覺得安倍晉三的回應像是打太極拳,「我可能會狂飆」,老公則提醒她,「別飆得太厲害喔」。
對於第一夫人外交怎麼做的問題,她認為,老公肩負著國家利益在做外交,第一夫人就少談政治,可談談家庭等事務,親善交誼,有助世界和平。
昭惠曾在安倍老家山口縣的廣播電台主持節目,頗受歡迎。安倍遲遲不搬進首相公邸(首相寓所),有媒體批評因昭惠交友廣闊,顧慮入住首相寓所不方便同民間友人「搏感情」。
村田吉弘在京都與東京兩地經營3家日本料理店,總共獲米其林七顆星評價。他說,安倍和麻生常光顧他的店,昭惠酒量很好。
昭惠是森永製?第五代社長松崎昭雄的女兒。1984年固力果‧森永事件,固力果公司社長江崎勝久被綁架,歹徒勒索現金10億日圓和金塊100公斤。警方基於安全考量派員保護昭惠。當時她與安倍晉三正交往,警方從車牌查出車主,他倆戀情曝光。
兩人1987年結婚沒生一兒半女。昭惠坦承,曾就醫治療不孕症,也考慮收養小孩。
安倍就任短短四個月即走訪9國,他赴蒙古、俄羅斯和中東國家時昭惠隨行,參訪當地女性福祉協會、大學日語系、日僑學校等,行動力和親和力備受好評,並勤於在臉書留言,與讀者分享內心感受。
今年4月20日安倍晉三在新宿御苑舉辦萬人賞櫻大會,賢伉儷大方與偶像團體「桃色幸運草」同台擺pose,展現親和力。
2008年4月,夏季奧運會在北京揭幕前夕,西藏流亡人士抗議北京政府打壓。當時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中轉日本訪美,但顧及中國大陸可能反彈,沒有官員出面,昭惠卻無所畏懼與達賴相見歡,就是要讓國際社會知道,日本不漠視人權。
2010年昭惠通過立教大學研究所入學考試,並以「緬甸的私學及社會生活」為題撰寫畢業論文,取得碩士學位。安倍上月出訪緬甸,這是36年來日本現任首相赴緬甸訪問。
媒體形容,他此行有助日本企業開發經濟亮點。想必昭惠的學有專精,不僅為日本拓展對外關係達陣、更替安倍的親善之旅加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