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潤德韓國首爾採訪報導)「新沙洞的那個~人~~」,雖然周炫美(現年52歲)的歌聲聽起來柔和震顫,但高音中蘊含著超強聲量,充滿了外柔內剛之美。她的音色如天籟般獨具特色,被稱為上世紀80-90年代紅遍韓國的一代歌後。
周炫美是一位華僑的女兒,她不僅歌聲獨特優美,還是藥劑師出身,她的爺爺是第3代中國華僑。在觀念保守、歧視嚴重的韓國社會,儘管「華僑出身」的標籤一直伴隨著她,但是她並沒有在意世俗的偏見,反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她將台灣歌手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國特色歌曲唱得委婉動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
沒有因為是華僑而受歧視
周炫美不久前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你是甚麼出身,只要對自身生活付出真誠,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傾注心血,那麼,人們自然的就會關注你的身份」。她從來沒有強調過自己的華僑身份,但一直熱衷地從事演藝活動,華僑的身份也自然的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她與韓國著名吉他手任東信結婚之前,隨原籍山東的父親國籍,都是台灣籍。她以華僑身份,就讀了華僑小學、中學、高中。她表示「自己並沒有被歧視,當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傾盡全力時,歧視就消失了」。
周炫美說:「由於因為是華僑而如何的說法,對於銳意進取的人來說,只是藉口,是自我逃避。如果在那個領域得到了認可,華僑的身份反而更充滿了意義,不僅能引起其他人的好奇心,還能吸引人們的關注,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好處嗎?」
中國古訓相伴 走出人生困境
周炫美對父親的記憶並不太多。他的父親是中醫師,一直往返於韓國和台灣之間,繁忙地從事中藥材事業。隨著父親事業的倒閉,父母為了困窘的家境,開始到海外賺錢謀生。那時,她又以「少女家長」身份,辛苦地照顧弟弟和妹妹。」她回憶說「能度過那段歲月,多虧曾經在學校學習過的中國古典著作。」
「從小學到高中期間,在學校學習了中國古代聖賢故事和論語等作為人應該具備的最重要和最基根本的東西。父母則教給了我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採訪過程中,她忽然想起了孔子 《論語•述而》 中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的成語。她表示曾經對父母懷有很多抱怨之心,但從中悟到,父母的缺點正是自己認識到那些是不好的東西的機會。
對古典所賦予的深奧意義深有感觸的她表示「我曾經向弟弟和妹妹談起,等年紀大了想重新學習論語。」
她決心「總有一天,我要重新學習中國古典著作。」
為了她 丈夫放棄演藝事業
也許是感到到了家庭的重要感,她一度曾經中斷最頂級的歌手生活,全心養育兒女。他的丈夫是「趙容弼和偉大誕生」組合中的著名吉他手任東信,他與周炫美結婚的同時,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演藝活動,全心致力於協助妻子。周炫美感覺丈夫是因為自己,而放棄了音樂活動,因此向丈夫表示歉意,但是,為了她,丈夫對音樂似乎沒有絲毫的留戀。
「家和萬事興」,夫婦的和睦促成了他們的兩個子女的健康成長。現在,他們的兒子就讀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於3年前還出版了數碼單曲專輯《TOA》,目前女兒目前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專攻酒店經營學。
寄語華人:不要為歧視和困難找藉口
在歌唱生涯的最鼎盛時期,周炫美活躍於演藝舞台。最近,她則靜靜地每天在KBS電視台《周炫美的Love Letter 》節目中與聽眾見面。截至明年,她的歌手生涯將滿30週年。
如今她看上去很平靜,明亮的笑容中洋溢著從容和自信,華麗中蘊含著質樸和深厚的情感。
就像她的歌聲一樣,她的人生也充滿了「外柔內剛」。與柔弱的外表相反,她的人生充滿不懈努力,是堅強的人生。
她向中國人傳達了她發自內心的話「不要僅寄希望於韓國人理解自己的心,要儘快適應韓國。」「請鼓起勇氣,不要為歧視和困難找藉口,只要自己努力做好那些就都會消失,希望各位們努力、樂觀的生活。」
(責任編輯:趙雲)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6/10/n3890811.htm韓國「華僑歌後」周炫美的成功之路.html 美東時間: 2013-06-10 01:19:50 A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