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藝文情報
市區裡,隨便一個街角,可能就會撞見一身淺藍的「屈臣氏」。這個連鎖藥妝店26年前,才在台灣開設第一家門市,但其實,100多年前,屈臣氏早已從台北的大稻埕登陸了。19世紀的二○年代,有英國人跟隨帝國擴張的腳步來到東方,在澳門、在廣州開設西藥房,滿足外籍人士在遠東異地生活的基本需求。1841年,中國的兩廣總督琦善私自同意割讓香港給英國,英國人再隨之踏上香港,開設「香港藥房」。10幾年後,一位姓屈臣的醫生進入香港藥房擔任經理,1871年,他把香港藥房改名為屈臣氏大藥房,屈臣氏這個店名終於誕生。屈臣醫生的英文全名為Alexander Shriving Watson,如果用台灣的規則翻譯他的姓,應該像福爾摩斯破案的助手醫生一樣,要叫「華生」。會把Watson翻成「屈臣」,是因為他在香港,所以依粵音翻譯。 不論叫屈臣或華生,無損英國人的經營,屈臣氏藥房很快在南中國打響名號。據100多年前台灣的報紙報導,清末,洋商到大稻埕收茶製茶,台灣人開始慢慢嘗試西藥,台北已有好幾家廈門人開的西藥店,像是華昌、威建、普安、同春,而「屈臣氏最為著名」。
台灣進入日本統治後,屈臣氏仍是名牌,不免搔動著貪婪的心。1908年,大稻埕一個叫張成的警察,他太太原本賣一點脂粉,有一天,竟假造了兩千枚屈臣氏的白玫瑰香水的商標,被屈臣氏的經銷商潘毅卿查覺,一狀告到法院。日本時代,一直到1926年,報紙還說,香港屈臣氏的藥品非常有效,「製劑適合華人氣質」,「全台歸李俊啟氏專營」。李俊啟經銷屈臣氏的榮景,現在還可以在迪化街看到他留下的大樓遺跡;砌貼在水泥牆的「屈臣氏大藥房」幾個字,似要捉緊時光,不願退席。然而,相隔一年,香港屈臣氏首度正式授出台灣總代理權,不讓各藥店分別進貨販售,總代理商卻非李俊啟的屈臣氏大藥房,而是巫世傳經營的「神農氏大藥房」。1927年是「屈臣氏」3個字在台灣很吊詭的一年;招牌「屈臣氏大藥房」的店不能賣屈臣氏的藥,還與香港本店去東京大打商標官司。而香港屈臣氏的新歡「神農氏大藥房」,和「屈臣氏大藥房」竟然相距不遠,同位於永樂町二丁目,兩家老闆還都是彰化溪湖北上打拼的同鄉。80幾年後的今天想起來,還幫他們感覺好尷尬呀!
陳柔縉新專欄,隔周四起介紹有趣的台灣老牌子。陳沛元攝
日治時代,李俊啟承接屈臣氏大藥房,現在逛迪化街,仍可一睹舊日風貌。陳柔縉攝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中文名字日文翻譯, 中文翻譯日文名字, 名字日文翻譯, 日文翻譯名字, 日文翻譯字典發音, 日文翻譯網 漢字,
sdfgdf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