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瑋
經濟不好,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說「刪年終,『爺們』不在乎!」果然是條漢子!可是很可惜的,升斗小民們其實更希望有一天我們因為經濟太好,可以幫「爺們」加薪吧!老實說,大官們不在乎那區區幾十萬塊的年終,我們升斗小民更不在乎大官們被刪多少年終,因為不管刪了他多少也不可能嘉惠到我們身上,而更多的人現在煩惱的是油漲、電漲、瓦斯漲。
曾經有人說,漲電價不會帶動物價上漲。但事實上,幾個月下來好像只有大官們跟政府委託研究物價的那群人去消費的地方沒有漲;有人說浮動油價有漲有跌,可是為什麼漲的時候都是六毛七毛,跌的時候都是一毛兩毛?有人說瓦斯一桶漲60塊不算什麼,但大官們有沒有算過,電價漲完水價漲,水價漲完瓦斯漲,瓦斯漲完汽油又漲,一間便當店一個月的成本到底多了多少?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又是多少?一個便當到底漲了多少?
照孫文說的,這些國營事業之所以國營不就是應該要照顧民生的嗎?怎麼反成了壓迫民眾生計的壓力來源呢?
行政院經建會,聽說這個單位是要推動國家經濟建設,聽說這個單位要能分析經濟與提出解決經濟問題的對策,還聽說這個單位要能擘劃台灣的經濟發展,甚至聽說這個單位還要主導國營事業的民營化,那麼,為什麼這個單位可以放任這些國營事業在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的時候持續漲價?而且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輪番上陣?難道這些漲價的背後其實都是行政院經建會的「擘劃」?
略有財經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家公司如果想要上市上櫃找股東投資或是尋求買主,都必須要有個好看的帳面,若帳面上連連虧損,當然不會有買主願意接手,也不會有股東願意投資。就像基因生技公司本業收益不好就必須要有個胖達人的挹注一樣。相對而言,若能夠有一個好看的帳面,儘量減少虧損、增加收益,那麼就能把公司或是股票賣個好價錢。
難不成,行政院經建會在規劃的是,台電、台糖、中油…等等公營事業的民營化?
想想看,如果不是為了讓帳面好看,何必要在薪水倒退十五年、景氣持續低迷的時刻甘冒社會之大不韙漲價?何必要一漲再漲惹來社會非議?如果我們把前題建立在政府忙著把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基礎上,那麼似乎一切都合理了。當然,公營事業民營化本來一直都是行政院經建會的工作之一,這也是絕無異議與絕對合理的推測。
因為想把台電民營化,所以要漲電價;因為要把中油民營化,所以想漲油價。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台電到今年八月已經虧損2,284億,這還不加上核四「可能虧損」的部分,而他的實收資本額是3,300億,一般公司如果出現這樣的虧損,早已有倒閉危機,但台電倒了嗎?有危機嗎?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他還是個年終獎金可以平均領超過三個月的公司。同樣的,中油也是一樣,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虧損715億,但年終獎金還是照發。
當然,他們都以有所謂「負擔政策虧損責任」來解釋,而我相信多數員工也都是兢兢業業、恪守本份準時上下班。而且老實說,「用人費用」比起蓋一座史上最貴核電廠或是探勘一個油井之類的費用來說,本來就在這些國營事業當中是屬於很小一部分的開銷,根本沒必要為此斤斤計較,光水力公司每年漏的水都超過兩座半的石門水庫了,是吧?
那漲不漲價對他們有差嗎?一直都在虧的公司幹嘛急著現在漲價?多虧幾個月等經濟好一點不行嗎?難道我們的政府不但沒有能力振興經濟,連設定「經濟回溫要多久」的能力都沒有嗎?
會不會是我們的政府打算藉由美化這些公司的帳面,再借由「民營化」來吸引「民間投資」去彌補巨額的國家負債?換言之,政府這麼急,是不是想「套現」?
想想看,假設台電民營,由某幾大財團入股,3,300億的資本額與全台可長可久的配電收益,換算成股票,那會是多大的金額?這還只是虧損的。再想想看,已經有盈餘的台糖,手上光是土地就有超過八萬筆,假設由某幾大財團入股,那會是多大的利基?財團會不會瘋搶?「鮭魚」(或是鯊魚)會不會聞到味道而返鄉?最終,套現到底是套給誰了?又是誰可以大賺特賺?
這是對於公共政策等可受公評之事提出的一個想法。政府到底為什麼急著漲?我只是個升斗小民,無法確知。但我確定的是,這些公用事業一漲再漲,我們升斗小民的生活越來越辛苦,而這些大官卻永遠都沒看到,只被刪個年終獎金就自認是個「爺們」。
那,至少也拜託一下,像個爺們一樣扛起你當政者該扛的人民生計吧!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夏瑋,政大外交系畢,資深媒體人,曾任人力銀行發言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公關公司總監、外商行銷主管及財經雜誌主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