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俊劭
從今年10月19日,兄弟象董事長洪瑞河宣布轉售開始,有興趣的企業一個個冒出來,從殯葬業者龍巖人本、3C通路業者燦坤,到中資背景的華誼兄弟,七家企業,從金融、營建、食品、科技到殯葬,總市值約1兆元。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大企業搶著切入一個總收入不到10億的職棒市場?
中信半路搶親 出價不是最高,卻打動洪家
中信金出價不是最高,但能讓洪瑞河點頭答應,除了象隊賣給中信金將可留在北部經營,延續象迷的基本盤外,勝出的重大原因是中信辜家過去對棒球的投入度。
過去中信辜家經營中信鯨12年期間,為了球隊戰績考量,不惜砸下重金,曾以月薪50萬元,網羅旅日的棒球投手郭源治、郭李建夫返台效力,創下中華職棒最高薪紀錄,過去對職棒的投入及經營,也是洪家最後屬意中信金出線,甚至不再堅持「兄弟象」隊名不變的原因之一。
本刊也取得消息,中信辜家將用上其日本人脈,計畫將邀請王貞治出任中信兄弟隊董事長,拉抬士氣。以王貞治在亞洲棒壇的地位,及出身台灣、在日本發光的角色,是中信辜家推廣台灣棒球運動最好的代言人。
看上球迷回籠成績 進場人次創新高、收入亮眼
一年前,幾乎同樣時間,興農牛宣布停止經營想轉手,開價3億卻乏人問津,最後由高雄市長陳菊出面,加上中華職棒聯盟會長黃鎮台強力促成,才勉強以1.3億的價格成交。這和現今眾家企業爭搶兄弟象、籌組職棒第五隊的熱況,簡直是天壤之別。
落差這麼大,主要是球迷回來了。
根據中華職棒聯盟的數字,2013年平均每場觀眾人數約6079人,總進場人數達到146萬人次,創1995年以來新高。業界人士估算,兄弟象今年營收應可達2.4億元。
但若以此最佳數字為基準,四隊加起來總收入也還不到10億,而這已是中華職棒25年來最高紀錄。更別提今年以前,中職票房跌到谷底,幾乎每支球隊都年虧3千萬以上。「玩職棒」怎麼看都不像是門好生意,為何這些大企業還要一窩蜂搶進?答案是,正面的品牌形象與行銷影響力。
義買牛,帶旺義大世界 熊隊奪冠,La new走紅東瀛
義大犀牛領隊謝秉育曾表示,義集團自進軍職棒以來,旗下遊樂園義大世界的單日遊園人數最高達六萬人。同時,因簽下大聯盟前球星曼尼(Manny Ramirez),吸引了美國職棒官網及CNN等國際媒體注意,讓台灣能見度大增。義集團董事長林義守,也從一個鋼鐵業老闆,搖身一變成為中華職棒起死回生的關鍵英雄之一。
目前把球隊形象與企業品牌連結得最好的,則是Lamigo桃猿隊董事長劉保佑。他把職棒當成滾動其他事業發展的催化劑。一場打贏兄弟象的比賽,順勢祭出全台兩百多家La new門市8折優惠,業績增5倍、營業額破億,創下La new單月銷售紀錄。
2006年,劉保佑把事業版圖擴展到日本,剛好該年La new熊隊打下首座中職總冠軍,代表台灣到東京參加亞洲職棒大賽,雖以一分之差輸日本,但已讓La new品牌傳遍東瀛。
但眾多企業想進軍職棒,最根本原因還是台灣人瘋棒球。「台灣人對棒球,有一種深藏在血液中的情感,」黃鎮台說。「你去哪裡找一個更能凝聚全台灣人心的活動呢?」
至於被點名半年,至今仍在「審慎評估」的宏達電,對是否成立職棒球隊,始終不願把話說死。在台中擁有威達成棒隊,事業版圖橫跨五金零件、營建、有線電視與通訊領域的午陽集團董事長賴富源,則被視為是進軍第五隊的潛在人選。
兄弟轉賣大戲落幕,但「第五隊」話題仍延燒,企業瘋職棒,搶的不是裡子,是面子。
【更多報導】
■冷門科系含金量才高!什麼工作一畢業月領13萬
■聽到「夢想」就想吐!沒做到這三件事請閉嘴
■台灣人起薪只有韓國三成,關鍵在「大腦顏色」
■背包客的最愛 廉價航空的英文怎麼說?
■一年瘦12公斤!想減肥成功就靠「超慢跑」
※ 精彩全文,詳見 《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