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Mobile01最新文章
 
Get the newest, latest, hottest

Find shoes, heels, flats, active, essentials and more in the latest styles. Save up to 40% on select items.
From our sponsors
Dell Inspiron 15 7000 集結工作與娛樂功能
Nov 8th 2013, 01:53

按這裡檢視圖片
Dell Inspiron 筆電在 2013 年 10 月推出全新 7000/5000/3000 系列機種,其中入門等級為 3000 系列、中階為 5000 系列,擁有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的則為高階的 7000 系列,則是這次小編要為各位測試的系列機種。Inspiron 7000 共有 14 吋及 15.6 吋兩種螢幕尺寸機種,均採用 10 點觸控螢幕,本次測試最高階的 15 7000 系列筆電,則搭載 Intel 第四代 Core i7 處理器、8GB 記憶體與 NVIDIA GeForce GT 750M 獨立顯卡,另外則提供 1TB 的儲存容量,在多媒體娛樂部分,採用 Full HD 解析度螢幕與 Waves MaxxAudio Pro 及 Skullcandy 音效技術,則讓這款筆電同時兼具工作效能與娛樂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內盒包含主機本體、專用變壓器與使用說明書及保固卡等文件。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專用變壓器為分離式纜線設計,變壓器上方則印有 DELL 品牌 Logo。

按這裡檢視圖片
扁平式設計的變壓器則是便於攜帶,看起來也不會太過厚重,變壓器上還提供電源纜線固定凹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電源接頭處則是有指示燈配置,用於辨別是否通電相當有幫助。

按這裡檢視圖片
專用變壓器的輸出電壓為 19.5V/4.62A,輸入電壓則為標準國際電壓配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實際測量專用變壓器含電源纜線的重量為 395g,也不算是太過笨重的設計。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機身,帶給人第一眼的感覺是簡約的風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面 DELL Logo 則位於霧面塗層上蓋的中央,有一種突出的視覺感受。

按這裡檢視圖片
隱藏式的轉軸與散熱孔設計,則讓機身更有一體成型感,但很明顯的可以看出 Inspiron 15 7000 並非是以輕薄為主打的筆電產品。

按這裡檢視圖片
收邊角部分則是使用 DELL 獨家的鑽石切割工藝技術,圓弧造型則賦予機身一種圓潤質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前端則配有電量指示燈與電腦狀態指示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右側由左至右分別為 SD 記憶卡插槽、耳機/麥克風音源插孔、兩組 USB 3.0 連接埠(一組支援 USB 充電功能)、HDMI 端子與 RJ-45 有線網路插孔。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左側前端則有防盜鎖孔與電源輸入插孔。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還有兩組 USB 3.0 連接埠,機身共提供四組 USB 3.0 連接埠,算是滿有誠意的配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底部則可以看到如 Ultrabook 筆電一體成型底蓋設計,搭配兩條長型防滑橡膠墊,另外可以看到長型進風孔。

按這裡檢視圖片
打開底蓋可以看到內部主要的硬體配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記憶體位於上方左側,為 4GB X 2 架構配置,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換。

按這裡檢視圖片
單散熱風扇配置讓人會不禁擔心整體散熱的問題,一旁則有 Intel Wireless 無線晶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內建的硬碟位於充電式鋰電池左方,為一般 HDD 硬碟,詳細規格下方會有介紹,同樣也是可自行更換的硬體。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充電式鋰電池電量則為 58Wh,為 4Cell 鋰離子電池。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靠近機身底部的開孔,則為內建喇叭的位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其實不瞞各位,當螢幕上蓋打開的時後,我有一種 Apple MacBook 的錯覺,若不是因為上方印的是 DELL 的 Logo,實在會讓人誤會, 15.6 吋 LED True-Life 螢幕,採用 Corning Gorilla Glass 康寧玻璃材質,提供不錯的防刮保護,但鏡面螢幕設計不免會有反光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支援 10 點觸控螢幕配置,如果常使用的話還是容易留下指紋油汙,建議各位可以經常擦拭以保清潔,另外 Inspiron 15 7000 系列機種有 1366 X 768 與 1920 X 1080 兩種解析度機種可選,這邊測試的機種則為 1920 X 1080 Full HD 解析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螢幕上方則有整合式 100 萬像素的 HD 網路攝影機,左右兩側則為雙陣列式麥克風。

按這裡檢視圖片
隱藏式轉軸確實提供不錯的簡約機身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內部也採用鋁合金材質打造而成,霧面塗層則與機身上蓋有種相互呼應的效果,搭載全尺寸鍵盤與觸控板。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電源按鍵位於鍵盤左上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孤島式鍵盤配置則有著較深的鍵程設計,鍵距設計也算寬廣,敲擊的手感則算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全平面式觸控板則提供多點觸控與手勢操作的功能,下方則有機械式左右按鍵配置,靈敏度表現也很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搭配白色光源的鍵盤背光,在上方的 F10 功能按鍵可以進行啟閉。

按這裡檢視圖片
拜 15.6 吋機身大小所賜,這款筆電還另外搭載獨立數字鍵盤,在使用上又更加方便。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實際測量按鍵顆粒寬度,主要輸入按鍵部位為 15.41mm,數字按鍵部位為 13.58mm,整體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至於這款筆電的攜帶性如何,先從機身重量來看,2.599Kg 的重量,對於攜帶上還是有一定的負擔。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前端不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約為 22.45mm。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尾端不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則約為 22.76mm,幾乎等高的機身設計,但卻無法提供消費者不錯的輕薄度,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按這裡檢視圖片
Dell 延續先前針對筆電內建軟體,推出介面全新修改的應用程式,My Dell 是讓使用者可以診斷、更新筆電韌體與效能狀態的軟體。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檢查選單中可以進行電腦掃描,執行各項系統工具、清理硬碟,另外還可查閱系統歷史紀錄,並針對藍色螢幕進行疑難排解。

按這裡檢視圖片
也提供使用者各項電腦資訊通知,並建議使用者進行相關調整與設定,使用上也很便利。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各項系統資訊也可以在此查閱。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則是提供相關產品支援與保固資訊等。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 My Dell 程式中,也提供關於通知、檢查、個人化等相關設定,使用者可以依照使用情況來進行調整。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剛開始使用比店的朋友,個人是建議在還沒安裝任何應用程式前,先進行備份與還原點的建立,因為花的時間會比較少,透過 Dell 內建的 Backup & Recovery 程式就可以完成。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音效部分,Dell 持續與 Waves MAXXAUDIO 合作提供音效技術,在 Dell Audio 軟體中,可以針對喇叭與麥克風等進行優化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主要選單部分可以調整揚聲器強化,共有電影、音樂、語音、遊戲與 MaxxSense 五種模式可選。

按這裡檢視圖片
麥克風技術則是由 RealTek 提供語音、私人交談與背景噪音三種模式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喇叭與耳機功能部分,MaxxAudio Pro 提供各項音效調整,包含 Bass、Treble、Dialog 等音效調整。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的等化器,另也提供不同的音效播放模式選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喇叭設定中則可以選擇內建雙聲道喇叭,如果有外接喇叭或耳機,也會在選項中出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聲音的格式部分,原廠預設 24 位元/48000Hz 專業錄音室音質,使用者也可自行選擇音樂格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麥克風部分,也是由 RealTek 提供的相關技術,包含雜訊抑制、回音消除與麥克風聚焦均可在此啟閉。

按這裡檢視圖片
音量部分也是在此進行調整,還提供增量選項。

按這裡檢視圖片
預設格式部分則可以看到 CD/DVD 兩種不同音質選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進階選項中,則可以看到電源管理設定、恢復原廠預設、相關設定與連接孔訊息啟閉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CPU-Z 軟體中,可以看到這款筆電搭載 Intel Core i7-4500U 1.80GHz 處理器,為雙核心四線程架構,搭配 4MB L3 快取記憶體。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主機板部分當然是採用 Intel 第四代 Haswell 晶片組。

按這裡檢視圖片
8GB DDR3L 1600MHz 記憶體為原廠標準配置,使用者可自行進行升級更換。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圖形裝置則一如往常僅能查閱 Intel HD 顯示晶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處理器效能部分,先看到 CPUmark 99 的效能分數為不錯的 512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Nuclearus Multi Core 測試軟體,則可以看到總分為 12386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7284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9601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14822 分,三項處理效能的表現均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AIDA 64 軟體中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可以看到記憶體的延遲時序為不錯的 61.4ns,L3 快取記憶體的延遲時序則為 14.7ns,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款筆電搭載 1TB 的 HDD 硬碟,雖然滿足儲存空間的需求,但採用 SATA III 與 5400RPM 的硬碟架構,似乎對效能起不了太大的幫助。

按這裡檢視圖片
實際測試硬碟的讀取速度,在 CrystalDiskMark 軟體中得到 104.9/105.1 MB/s 的平均讀寫速度成績,寫入速度比較令人意外的表現不錯。

按這裡檢視圖片
ATTO Disk Benchmark 所測得的平均讀寫速度則為 101296/108022 MB/s,與上方測試結果相差無幾。

按這裡檢視圖片
GPU-Z 中則可以看到內建的 NVIDIA GeForce GT 750M 獨立顯卡,搭配 GDDR5 2GB 記憶體,CPU 時脈則有 941MHz。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看到 Intel HD 顯示晶片的詳細資訊,GPU 時脈則僅有 200MHz。

按這裡檢視圖片
CINEBENCH R10 的 OpenGL 效能測試分數為 6711 分,額外測試的單核處理器效能為 5338 分,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分數為 7699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CINEBENCH R11.5 中的 OpenGL 效能則有 45.61fps 的表現,在相同系統中算是滿不錯的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至於 CPU 測試則為 2.18pts,在類似的相同系統中表現則沒有那麼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 3DMark 測試軟體可以看到,GT 750M 比較偏向中階等級的顯卡,如果要進行高階遊戲運算與圖形處理會比較勉強。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額外的 Extreme 測試中,也可以看出效能等級的差別。

按這裡檢視圖片
3DMark 11 Entry 測試模式:1737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3DMark 11 Performence 測試模式:908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3DMark 11 Extreme 測試模式:276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Final Fatasy XIV 遊戲測試軟體,將螢幕解析度調整至 1920 X 1080,在 MAXIMUM 特效等級模式下僅有 736 分。

按這裡檢視圖片
HIGH 遊戲特效等級測試模式下,也僅有 1042 分的效能分數。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看到 MEDIUM 特效等級模式,獲得 1764 分的分數也不算太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惡靈古堡六的遊戲測試,將環境設定至 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4x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917 分、效能等級則落在 D。

按這裡檢視圖片
Street Fighter IV 遊戲測試,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與反鋸齒模式,測得平均 29.36FPS、6719 分與RANK E 的成績。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同個測試環境下,切換至 1600 X 900 全螢幕模式,效能稍有提升至平均 37.11FPS、7767 分與 RANK D。

按這裡檢視圖片
切換至 1366 X 768 全螢幕模式,則得到平均 44.83FPS、8623 分與 RANK C 的測試結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延續上方 Street Fighter IV 測試所得到的結果,最後我將測試環境設為 1280 X 720 全螢幕模式,在關閉垂直同步與反鋸齒模式下,得到平均 59.26FPS、9887 效能分數與 RANK A,是測試當中最佳的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同樣測試環境下,開啟 2xAA 反鋸齒模式,則得到 39.83FPS、6229 效能分數與 RANK D。

按這裡檢視圖片
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平均則有 38.44FPS、6129 效能分數與 RANK D 成績。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設定至 8xAA 反鋸齒模式,則有 30.38FPS、5442 效能分數與 RANK D 的成績,簡單的說,如果要用這款筆電玩遊戲,除了螢幕解析度需要下調外,遊戲效能也無法設定到最高等級,不然就會有延遲與停頓的情況發生。

按這裡檢視圖片
Heaven Benchmark v2.5 則設定在 DX 11 環境下,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4x 反鋸齒模式,測得平均 5.7FPS 及 143 分效能分數。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遊戲效能測試軟體的各項測試結果看來,平均的 FPS 均落在 13.9~17.8 之間,如果光影特效較多的環境下,平均 FPS 則僅有 3.1~6.9 之間,整體來說並不算是太好的成績。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電腦綜合效能分數,則先來看到 Windows 內建的體驗指數,圖形效能 5.8 與主要硬碟 5.9 是效能中較低的部分,在處理器 7.1 與記憶體 7.5 則是效能表現較佳的部分,遊戲效能 6.9 則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CrystalMark 2004R3 的電腦綜合效能分數為 191418 分,還算是不錯的成績,效能表現較佳為處理器、記憶體與 OpenGL 三個部份,硬碟與圖形效能的表現則是差強人意。

或許有眼尖的粉絲會問說怎麼沒有 PCMark 7 與 PCmark 8 的效能測試結果,這邊要跟各位說明,由於這兩套測試軟體進行更新後,無法正確的顯示測試結果,在截稿前與 Futuremark 進行聯絡請求技術協助,但並未得到解決的方式,因此在此就無法將測試結果放上來,還請各位小惡魔粉絲見諒~~

按這裡檢視圖片
Dell 在新聞稿中說明這款筆電擁有 13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看起來真的是相當吸引人,這邊當然也要來進行續航力測試,測試環境在平衡電源管理模式,將螢幕亮度與音量調整至中央值 50,並開啟 WiFi 無線網路進入常駐,鍵盤背光也維持開啟的狀態。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 Powermark 平衡測試模式(文書處理、網頁瀏覽與影音播放測試),從 100% 到剩餘 79% 電量的電池續航力為 5 小時 5 分鐘,以整體的硬體架構來說,算是不錯的電池續航力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針對電池部份,Dell 也在桌面上建置電池計量器的軟體,使用者可以查閱電池狀態,並針對電池使用與充電進行設定,在電池狀態中,則可以看到電池容量,電池使用壽命的設定,則包含 Intelligent Display 智慧顯示與 Extend Battery Life 延長電池壽命兩種模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至於延長電池壽命模式,會請使用者切換至省電電源管理模式。

按這裡檢視圖片
筆電的電池畢竟算是耗材的一部分,在軟體中也可以查閱目前電池的健康狀態,另外還提供使用者購買的連結。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可以看到軟體還提供桌上型與持久性兩種電池使用模式,前者是會將電池充電保持在 50~100% 之間,後者則會充電至 88~100% 之間,使用者可以依照使用習慣進行模式啟用。

按這裡檢視圖片
AIDA 64 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可以看到在待機時的 CPU 溫度為 40~42 度,硬碟溫度則為 29 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測試軟體運作約 30 分鐘後,CPU 溫度則提升至 73~74 度,硬碟溫度也來到 36 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看到平均的 CPU 溫度為 70.6 度,硬碟平均溫度則來到 33 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一定要測試的散熱孔溫度,先來為各位介紹一下隱藏散熱孔的位置,靠近鍵盤的左上方,要將螢幕角度開啟至很大的情況下才看得到。

按這裡檢視圖片
測試區的環境溫度約為 25.7 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待機時的散熱孔溫度則約為 28.5 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測試軟體運作後,散熱孔溫度最高則來到約 46.3 度。

[embedded content]
▲ 從完全關機到開機能使用的時間,Dell Inspiron 15 7000 要花上約 19 秒的時間才能使用,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搭載一般 HDD 硬碟,讓整體的開機速度慢上不少。

【總結與心得】
以外型來看,Dell Inspiron 15 7000 或許可以給你不錯的金屬簡約質感,一體成型的機身設計、隱藏式轉軸與散熱孔,均能展現 Dell 製造筆電不錯的工藝技術,唯一比較令人覺得可惜的是,在機身重量與厚度上,並沒有讓人便於攜帶的感覺,當然如果要將這款筆電定位在桌機機種,是可以不用在意這些問題,但如果是對於需要隨時移動的朋友,或許會令人卻步。在 I/O 端子埠配置上,Inspiron 15 7000 則讓人有種安心感,基本上常用的端子埠都沒有少,機身上配置四組 USB 3.0 連接埠,則讓人覺得誠意十足,也稍稍彌補硬碟配置較為普通的缺點。

整體的效能部分,Inspiron 15 7000 足以應付大多數的工作需求,當然在這邊是說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與多媒體娛樂的實際使用情況,如果要玩遊戲的朋友,一定得面臨的問題就是 GT 750M 顯卡所能提供的效能確實有限,如果玩遊戲並非你使用這款筆電的主要需求,那這個問題也就可以稍作忽略,但如果要使用較高階的 3D 繪圖軟體的話,這張顯卡會比較勉強一點。至於效能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其實透過升級硬體也可以稍作解決,更換 SSD 固態硬碟與升級記憶體,是一般使用者能夠快速強化效能的動作,當然需要另外花錢對斤斤計較的使用者來說可能不划算,另外一方面就只能等待 Dell 針對這系列筆電進行改款的動作。

相較於工作上所需要的效能有些不足,在多媒體娛樂的表現上,則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地方,15.6 吋 Full HD 高解析度螢幕與 Waves MaxxAudio Pro、Skullcandy 音效技術的搭配,確實能提供使用者在觀賞影片與瀏覽高畫質照片上不錯的效果。這邊也不要忘記支援 10 點觸控螢幕,對於已經習慣觸控操作的朋友來說,在瀏覽照片或網頁時,會有不同的使用感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dfgdf2 的頭像
    sdfgdf2

    中文名字日文翻譯, 中文翻譯日文名字, 名字日文翻譯, 日文翻譯名字, 日文翻譯字典發音, 日文翻譯網 漢字,

    sdfgdf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