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席勒專欄/經濟 以人為本的科學
Nov 10th 2013, 20:14

身為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我深刻意識到部分人士對這個獎項的批評,他們認為相較於化學、物理學和醫學等獎項,經濟學不是科學。他們的看法正確嗎?

經濟學的問題在於必須聚焦政策,而非發現基本原理。經濟現象不像原子內部共振和囊泡功能,沒有讓人著迷的固有魅力。我們是以經濟學的產物來進行評價,因此經濟學較像工程學,而非物理學,較講求實用、較不形上。

但是沒有諾貝爾工程獎。今年的化學獎看來有點像工程獎,三位得主卡普拉斯、李維特和瓦歇爾以「為複雜的化學系統設計出多尺度模型」獲得表彰,奠定讓核磁共振硬體發揮效用的理論基礎。

問題是,當我們聚焦經濟政策,就會涉及許多非科學領域的事物,包括政治和廣受關注的政治言行。但諾貝爾獎是要表彰衷心追求易遭忽視的真理的人,而非譁眾取寵者。

所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名字裡有「科學」(science)這個詞,那為什麼化學獎和科學獎等獎項名稱都沒有「科學」?

名稱掛上「科學」這個詞的領域,常涉及民眾情緒,且常有人想藉此沽名釣譽,因此名字只好用「科學」,來區隔其他聲名狼藉的旁系學說。

「政治科學」這個詞曾流行於18世紀末,以區隔其他想贏得選票和影響力的黨派文章。「天文科學」19世紀末曾為通用詞,以區分占星術和古代星座神話研究。「化學科學」這個詞19世紀也曾廣為人知,以區隔煉金術和江湖祕方。

1901年成立諾貝爾獎時,已不再需要用「科學」這個詞,來區分真正的化學科學和冒充者的學說。

20世紀時天文科學等詞也逐漸消失,因為神秘學信仰的影響力日漸衰退,不再有人認為星座將決定我們的命運,不再需要「天文科學」這個詞。

部分批評「經濟科學」的人,是在抨擊經濟學的「偽科學」發展,批評經濟學為了吸引目光,穿上大量數學的科學外衣。泰力布就曾在著作中提到:「你能用方程式來掩蓋騙術,沒人有辦法揭穿你,因為沒有對照實驗。」物理學也曾遭受相同批評。施莫林曾斥責物理學界,被美麗而優雅的理論所誘惑,不正視可經實驗驗證的理論。

我認為,談到效度不明的模型,經濟學比物理學更易受抨擊,因為經濟學比物理學更仰賴近似值。經濟學模型的研究對象是人,不是磁共振或基本粒子,但人能任意改變主意並徹底改變行為,甚至還有恐懼、身分認同問題和各種複雜現象。行為經濟學就是在找出這些現象和經濟結果的相關程度。

但經濟學的所有數學都不是騙術。經濟學也有重要而無法抹殺的量化面,我們不斷面臨的挑戰在於,取得數學分析結果後,進行必要調整,使模型符合經濟學的人類要素,再加以整合。

行為經濟學的演進和數學經濟學並沒有重大衝突。經濟學自身雖有方法論問題,但研究者面臨的基本挑戰其實跟其他領域大同小異。隨著經濟學不斷發展,研究方法和證據來源將持續增加,這門科學將更加強大,冒充者也都將現形。

(作者Robert Shiller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是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dfgdf2 的頭像
    sdfgdf2

    中文名字日文翻譯, 中文翻譯日文名字, 名字日文翻譯, 日文翻譯名字, 日文翻譯字典發音, 日文翻譯網 漢字,

    sdfgdf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